模具强度
普通意义上的模具强度包括模具的强度、刚度。模具的各种成型零部件
和结构零部件均有强度、刚度的要求,足够的强度才可以保证模具能正常工作。
由于模具形式较多,计算也不尽相同且较复杂,实际生产中,采用经验设计和
强度校核相结合的方法,通过强度校核来调整设计,保证模具能正常工作。
下面列举几类可提高组件强度的方法:
(1)修改胶件结构,避免产生尖钢、簿钢。
由于胶件结构不合理,将引致模具尖钢、簿钢时,应与产品设计协商解决。
(2)增加锁紧块 ,改进模具结构,提高组件(铲鸡)强度。如图5.3.8
(3)利用模胚刚性,提组件(铲鸡)强度。 如图5.3.9
(4) 改善组件结构,增大组件尺寸,提高组件强度。
图5.3.10所示中,左图“W1”较小,易变形;右图不仅改善了组件结构,并增大了
组件尺寸“W2”,有利于提高强度。在此结构中,为了减小变形,还应该增加
图示“R”处的圆角,减小“H”的尺寸, “H”一般取8.0~10.0mm.
(5)高型芯或长型芯端部定位,提高强度,减少型芯变形。
在具有高型芯或长型芯的模具结构中(如图5.3.11a),
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端部的通孔对型芯定位,如图5.3.11b
结构所示。端部不允许有通孔时,应同模具设计负责人协商解决。
(6)利用镶拼结构,提高局部强度。
在胶件的细小结构处,如果存在薄钢或应力集中点(如图5.3.12a),设计时
应将此处设计成镶拼结构,以消除应力集中点,减小疲劳损坏,也有利于
对镶件进行热处理而增加强度,如图5.3.12b所示。
新程学习咨询微信:18025172850,获取免费试听视频与资料文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