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1>.行位结构:
当塑件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内外侧孔或侧凹时,塑件不能直接脱模,须将成型侧孔
或侧凹的零件做成活动型芯, 在开模前先将之抽出, 然后再将塑件顶出, 成型侧壁较深且侧
壁不允许有脱模斜度的制品,成型侧壁较深且要求高亮度的制品,也需要采用行位结构。
A) .行位在设计中应重点注意的事项:
I.行程:为保证利于脱模,行位移动距离一定要充分;一般以制品可以脱模的最小移动
距离加 3~5mm为行位最小行程
II.限位:在开,合模过程中,由于场面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自重和运动惯性,可能会使其
在开模后位置发生改变,导致下一次合模时因斜导柱(或斜契)插入位置不对而发生碰撞。
III. 导向:为使行位运动平稳,对位准确。在其移动方向必须设置导向装置,如压板导向等,
在行位滑动面周边不能有阻碍其运动的尖角,毛刺等。
IV ,行位在运动过程中,部能与顶出系统发生干涉,涂过因模具结构限制不能避免干涉,就
必须对顶出系统采取先复位机构。
V.为确保制品在开模时,不会因其对行位的 ”抱紧“作用而产生变形,或粘附在行位上,当
行位成型薄而形状复杂的制品时,需要设置行位推顶装置。
VI .行位在工作中,应移动轻快,拆卸容易,维修方便。
VII .对于几何尺寸较大的行位,应设置冷却水道。
VIII. 为增强模具耐磨性,应对行位中用于滑动配合的零件进行淬火加硬处理
滑块做耐磨块的注意事项:
( 1) . 当 80≤A≤ 150 时;行位底部需加一块摩擦片,材料为 P20(氮硬)或 2510
( HRC52 ° --56 °) , 厚度B的规格为 6; 8; 10; 12. (如图 1 )
( 2) 当 A≤50 时; 行位锁紧位需加摩擦片, 摩擦片材料为 P20(氮硬)或 2510
( HRC52° --56 °) ,厚度 C的规格为 5; 6; 8; 10(如图 2)
( 3) . 当 150≤ A≤450 时, 行位底部需加两块摩擦片,材料为 P20(氮硬)或 2510
( HRC52 ° --56 °),厚度 B的规格为 6; 8; 10;12(如图 3)
(4). 当 A≥450 时,行位底部需加三块摩擦片,材料为 P20(氮硬)或 2510
( HRC52 ° --56 °),厚度 B的规格为 6; 8; 10;12 (如图 4)
新程学习咨询微信:18025172850,获取免费试听视频与资料文档。